联影医疗今日登陆科创板 市值超1500亿

频道:资本券商 日期: 浏览:8458

  2022年8月22日,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医疗”)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证券代码为688271。截至发稿,联影医疗股价涨幅65.74%,市值超1500亿元。

  出席现场敲钟仪式的嘉宾有(从左至右):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辉,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白廷辉,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上海市嘉定区委副书记、区长高香,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健,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

  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在上市仪式上表示,公司十一年厚积薄发,凭借着对创新的执着、各界的托举,一路走到现在,如今在科创板上市,是年轻的联影医疗向世界级公司迈进的全新起点。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蓬勃发展,面向未来,希望与更多的医生、科学家、工程师携手共创,推动疾病的精准诊疗与前瞻科研探索,让中国智造、中国智慧与全球共享。

  公开资料显示,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

  天时+地利+人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新变局

  高端医疗装备行业百年,格局固若金汤、巨头不动如山,鲜有“改变者”入局。所以纵然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过去几十年,国内90%以上的高端医疗装备都依赖进口。据《2014行业发展蓝皮书》报告显示:国内高端医疗装备市场中80%的CT、90%的MR、100%的PET-CT产品均为外资品牌。这一现状直接推高了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使得高端医疗设备及服务在我国难以普及,加剧看病贵、看病难。

  2011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恰逢“十二五”开篇,国家首次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布局科技强国。中国开始以创新活力吸引世界级人才,形成世界级创新平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基础趋于完善成熟。大批海外人才回归,本土培育出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一代精英意识开始觉醒,推动产业崛起与科技自立自强。

  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联影医疗正式成立,并提出:不局限于单一产品线,而是影像诊断及治疗产品全线铺开;不通过系统集成抢占低端市场,而是进行全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最终去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高端医疗装备企业。据早期便关注联影医疗的一位投资者表示:“硬核创新主义加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在企业成立之初便已深刻的植入到了他们的底层基因,这也是我一直看好他们的原因之一。”

  历经十余年创新突围,通过从技术到产品、设计再到服务的全面创新,联影医疗迅速成长为国内高端医疗装备行业龙头,行业市场格局也由此迎来了重大转变。

  分析人士表示:“联影医疗高速成长的十一年,与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快速崛起的黄金时期完美重合。历史不会倒退,高端医疗装备高筑的行业壁垒、残酷的竞争格局,联影医疗极有可能成为唯一一家能够在全球市场实现引领的国产企业,并保持持续高速增长。

  硬核科技创新,构筑前沿赛道战略护城河

  高端医疗装备行业是一个集多学科交叉、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和创新密集等特点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巨大且研发周期非常长,具有极高的进入壁垒。市场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业内具备规模化的企业为数甚少。

  联影医疗矢志成为一家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企业。初创核心团队提出“三个必须”――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为联影医疗锚定出一条必由之路。

  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联影医疗成立之初便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加入。十一年来,联影医疗持续以全球化视野吸纳行业人才,截至2021年末,共有超过2000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超过35%;公司超过1900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超过500人具备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

  依托强大的人才团队,公司陆续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PET数字光导探测器、MR超导磁体、MR GPA(梯度功率放大器)、MR RFPA(射频功率放大器)、CT时空探测器、RT多叶光栅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核心部件自研比例业界领先。

  其中在磁共振领域,GPA与RFPA分别相当于磁共振系统的“发动机”与“雷达”。GPA的功率能力直接决定成像速度、图像信噪比以及图像对比度;RFPA则需要解决高场图像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问题,对图像质量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两大核心部件的水准直接决定磁共振整机技术水准。然而,由于研发周期久、投入大、风险高,在全球范围内,能实现2兆瓦级GPA和3.0T RFPA自主研发的整机厂商只有寥寥无几。目前联影医疗已在上述核心部件性能指标上超过国际同类产品,拥有业界最均匀的磁体和最强梯度,自主研发的GPA与RFPA等核心部件已搭载于PET-MR、3.0TMR等产品,并已在全国几百家医院投入使用。

  联影医疗表示,目前包括高功率CT球管、高可靠性高压发生器、大容量X射线球管等在内的核心部件已处于在研状态,预计未来很快会实现量产,同时将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下一代核心部件研发,包括CT光子计数探测器、MI新一代TOF探测器、RT下一代功率源系统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

  此外,公司通过核心部件创新进一步推动整机装备性能的提升。截至目前,公司面向市场推出了行业首款Total-body PET-CT、行业首款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行业首款一体化CT-linac等一批填补行业空白的产品,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产品和技术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引领。

  尤其是Total-body PET-CT,作为世界首台2米PET-CT,让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用肉眼观测到药物在全身流动、扩散及代谢全过程,被誉为探测人体的“哈勃望远镜”,为癌症精准诊疗、脑科学研究、新药开发开启无限可能。英国物理学会《Physics World》将2米PET-CT评为“2018年十大科学突破之一”,《Nature》《Science》也多次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

  创新实力往往最终体现在具体专利申请人的专利申请量和技术分布上。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1年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统计数据,医疗技术是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增长最快的3个领域之一,其中联影医疗专利数位居国内企业第一名。

  产学研医深度协同,构建融合创新生态

  多学科交叉的特征决定了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发展离不开产学研医的深度融合。“十三五”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十四五”进一步深化,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上下游共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联影医疗长年致力于携手产学研医各界伙伴,共同搭建覆盖“基础研究-临床应用-转化医学-产业转化”全链条的创新协同平台,一方面与国内协和、华西、中山、瑞金等顶尖医院合作打造医学高峰高地,攻克重大疾病,并深入到国家科研计划,牵头国家级重大项目。另一方面,携手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日本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日本综合南东北医院等全球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探索前瞻医学,构建全球创新共同体。

  2021年11月,由联影医疗牵头,与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郑海荣领衔团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携手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高端医疗装备行业首次斩获这一科技领域最高荣誉。

  近日,世界顶尖学府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科研团队在核医学领域全球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2022 SNMMI(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协会)年会上宣布了一项重磅成果:基于联影医疗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探索者,人类首次通过肉眼、以无创方式观测到T细胞在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体内的分布情况。据悉,T细胞在对抗新冠病毒、评估相关免疫反应、疫苗反应等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与戴维斯分校联合研制出靶向艾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新型示踪剂,同样借助联影医疗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让人类第一次凭肉眼直观、清晰看到了艾滋病毒在人体全身各部位的分布情况,也大大推动了艾滋病的精准疗效评估与治疗。

  重塑行业版图,逆向输出海外高端市场

  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联影医疗实现营收分别为29.79亿元、57.61亿元和72.54亿元,复合增长率达56.03%。2022年上半年,联影医疗预计,公司营业收入37.02亿元至41.65亿元,同比增长20%至35%;归母净利润7.45亿元至8.74亿元,同比增长15%至35%。

  其中2020年与2021年,抗疫相关订单贡献收入金额分别为6.54亿元与2.67亿元,占当期销售收入比例分别为11.36%与3.68%,贡献毛利金额分别为3.23亿元与9047.62万元,占当期毛利总额比例分别为11.55%与2.52%,公司产品销售受到疫情总体影响较小,且呈下降趋势。

  实际上,抗疫相关订单为联影医疗贡献的收入在2021年出现了高达59%的降幅,而公司营业收入则在2021年同比实现了26%的增长,直观上说明疫情在2020年带来的短期业绩快速拉升并未在整体上影响到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进一步看,2021年公司MI设备实现营收10.40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0.45%,RT设备实现营收1.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95.91%。数据对比结果显示,虽然疫情为联影医疗带来了一定的业绩增长额,但显然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源于公司在高端装备领域的持续发力。

  资料显示,按2020年度国内新增台数口径,联影医疗MR、CT、移动DR、PET-CT、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其中高端设备PET-CT及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 32.1%及50.0%,PET-CT甚至已连续六年实现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第一。

  另外,根据灼识咨询,按2021年度国内新增台数口径,64排及以上CT产品联影医疗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已超越飞利浦医疗,上升至第三位。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创新与突破,联影医疗迅速成长为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头部企业,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行业版图迎来历史性重塑。

  面向海外,联影医疗采取“高举高打”的策略,逆势而上,代表中国智造破冰海外高端市场。2017年,联影医疗超清高速光导PET-CT进驻日本最大单体医院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首度实现大型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在日本市场的破冰。此后,日本综合南东北医院与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再度引进两台联影医疗数字光导PET-CT。2018年,联影医疗在美国休斯敦正式成立集研发、生产、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北美区域总部,组建起一支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国本土团队,正式吹响进军北美市场的号角,迄今为止公司产品已入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创新中心、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等全球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作为联影医疗进入北美市场的首批用户之一,高端影像中心Memorial MRI&Diagnostic已陆续引进联影医疗全线产品共计12台。

  联影医疗凭借极具竞争力的技术与产品夯实客户基础,海外客户满意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均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美国、日本、波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南非、摩洛哥、马来西亚等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销售网络,公司产品成功进驻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波兰、印度、韩国等约40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联影医疗2021年海外业务实现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113%,海外收入占总体比例从2019年的3.4%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7.2%。

  国金证券表示,联影医疗对于美国、欧洲、日韩等高端医疗设备的重点市场已建立子公司,其他重点区域,公司的海外分支布局仍在进程中,预计未来将对公司快速增长贡献重要力量。

  全球产业升级,边界拓展创造万亿级蓝海

  民生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430亿美元,其中我国537亿元人民币,2015-2020年CAGR分别为3.3%和12.4%;预计2020-2030年分别达到627亿美元和1085亿元人民币。

  在已经具备较大发展空间的前提下,以人工智能、5G、元宇宙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兴起,医疗数字化加速升级,产业边界不断拓展。麦肯锡预计,到2024年,全球数字医疗市场将达到6,000亿美元。随着政策利好、技术进步和居民健康意识提升,我国数字医疗产业有望年复合增长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新技术的成熟为国产医疗装备企业在同一起跑线实现赶超带来历史性机遇。

  联影医疗表示,公司作为行业内同时拥有底层技术、应用场景、专家资源、生态资源的先行者, 始终以客户的需求为依托,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馈持续推进全线产品的技术创新与迭代升级,并在上海、美国休斯敦设立未来实验室,积极布局前瞻性研究,探索把握行业升级发展的新机遇。

  资料显示,联影医疗最早落地、运营最成熟的分级诊疗项目――上海嘉定-联影区域影像中心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智慧影像重点实验室规划下的重点项目之一,在2020年6月部署搭建了全国首个独立组网(SA)的5G医学影像领域商用试点。充分发挥5G大带宽、高可靠、低时延的网络能力,针对大容量影像及报告传输、边缘侧合成处理、算力下沉、云端调阅等功能开展试点工作,为区域智能影像中心建设模式以及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信部发布了《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到2025年,将6-8家国产器械企业推进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强。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提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政策叠加行业大势的背景下,分析人士指出,伴随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的进步,产品核心技术被逐步攻克、产品品质与口碑崛起,尤其像联影医疗这样的头部企业,有望享有行业高速增长红利,逐步实现行业全球性的引领。

  

(责任编辑:马先震)

推荐阅读:

人寿跟人保是一家公司吗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智力低下能买意外险吗 保险有哪些险种?

从加密货币头部玩家到被卖身流言笼罩 火币又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