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绿色金融“新”实践 华夏银行亮相“2022服贸会”

频道:能源环保 日期: 浏览:12693

  2022年8月31日至9月5日,以“服务合作促发展 绿色创新迎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首钢园区举行。 

  绿色创新合作成为本届服贸会突出的主题。围绕今年年度主题,服贸会新设了环境服务专题,各专题展围绕绿色创新展示全球服务贸易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场景。

  作为国内低碳时代浪潮中的绿色金融先行者,华夏银行携碳金融和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创新探索以及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等绿色金融特色业务实践亮相服贸会。 

  华夏银行深耕绿色金融领域已经十余载。2017年起,华夏银行便将推动绿色金融特色业务作为全行规划战略重点,2019年加入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率先践行ESG理念,深化国际合作,已经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业内人士认为,华夏银行此次参会将会为绿色发展的全球合作之路探讨提供有益的经验分享。 

  发布首份独立环境气候信息披露报告 

  2022年4月,华夏银行发布了首份独立环境气候信息披露报告,这是北京市属金融机构中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第一家同时满足中国人民银行和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披露要求的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该报告全面涵盖了华夏银行环境相关治理结构及政策制度,重点披露了环境风险管理流程、工具和影响因素,详细分享了独立开展环境压力测试的过程及成果,量化展现了投融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环境影响,系统描述了环境气候相关创新研究成果,以板块和案例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华夏银行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绩。 

  通过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华夏银行实现了推动识别、评估、管理环境气候风险,提升自身环境气候风险管理水平的目标,真实透明披露华夏银行在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实现自身运营低碳目标中的行动与成果,向各利益相关方展现华夏银行在环境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承诺与决心。 

  2021年8月份,华夏银行正式成为TCFD的支持机构,同时也是首家支持TCFD的北京市属金融机构。据悉,G20金融稳定理事会于2015年12月成立了TCFD,后者的目标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来促使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能够了解金融系统对于气候变化的风险敞口。TCFD的气候变化风险管理披露准则受到了国际金融市场参与者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已经获得来自全球88个国家地区,超过2300家组织和机构的支持。 

  积极探索创新碳金融服务 

  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华夏银行积极探索创新碳金融服务,推出碳金融系列产品,以金融力量支持碳市场蓬勃发展。 

  2022年7月15日,华夏银行武汉分行与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结算银行资金结算业务合作协议”,标志着华夏银行将正式成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主要结算银行之一。 

  2022年6月,华夏银行武汉分行为某纸业企业成功办理分行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以企业持有的地方碳排放权配额为质押,为企业低碳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该笔业务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进行质押登记和公示,并同步在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进行质押登记。 

  去年12月,华夏银行杭州分行落地了全行首笔碳排放配额抵押贷款,以某热电公司持有的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为抵押,为企业发放1.5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将企业碳配额资产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资金。 

  在去年全国碳市场启动日,华夏银行就与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系统对接、产品创新、融资服务等方式,加大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当日,华夏银行凭借专业的行业理解、独特的业务方案、创新的服务能力,落地了全国碳市场首笔碳远期交易履约保函业务。 

  用金融力量托举生物多样性保护 

  华夏银行聚焦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响应国际国内倡议,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2021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华夏银行与国际金融论坛(IFF)和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等机构共同发起并加入《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关系全球共同倡议》;同月,签署中国银行业协会《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 

  不仅如此,华夏银行更是以实际行动致力于通过金融力量防控投融资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风险,创造可持续的金融产品,不断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生态价值提升。  

  鸟类作为生态链中重要一环,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东台条子泥湿地位于我国第54处世界遗产、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内,区域总面积约50万亩,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重要的中转站和栖息地,遗产地区域内有迁徙鸟类、候鸟类、留鸟类逾400种,有17个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仅极危物种和濒危物种就有6种。 

  为了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华夏银行给予该项目1.5亿元贷款,用于湿地公园综合整治、湿地文化展示馆及极危物种主题馆建设、鸟类监控系统完善等,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贡献力量。 

  而矿山废弃地的出现,会导致区域环境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矿区地下水层破坏和土地资源的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为有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是一条必经之路。 

  华夏银行给予武汉某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固定资产贷款1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对已关闭露天开采矿山前期开采后留下的裸露山体削清方、场地平整、绿化、高次团粒喷播、监测等的治理工程,治理总面积达23万平方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可兼顾政府、百姓利益,取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平衡。 

  绿色金融业务特色鲜明 

  作为国内低碳金融服务领域正式开展国际合作最早的银行,华夏银行不断深化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已与世行、亚行、法开署等国际金融组织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合作均围绕低碳领域展开,由此,国际合作成为该行绿色金融业务的一张特色“名片”。 

  2016年,华夏银行与世界银行合作设计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与世行合作的单体资金量最大、世行全球能源领域第一笔采用结果导向型融资模式的项目。世界银行提供转贷款4.6亿欧元,华夏银行提供不少于1:1的配套资金,贷款期限为20年,可为京津冀晋鲁蒙豫陕等8省份的能效、可再生能源、污染防控项目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项目取得了突出的环境效益,支持的子项目每年可节约标煤1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8万吨,减排二氧化硫7547吨,减排氮氧化物11215吨,项目为京津冀大气质量改善贡献力量。 

  此外,2019年,华夏银行承接了世界银行全球最大储能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该项目是世界银行2019财年在东亚地区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国内首个专项支持储能领域的金融产品。项目总规模6.75亿欧元,其中世界银行提供2.7亿欧元资金,华夏银行提供不少于1:1.5的等值人民币配套资金,贷款期限为18年,可为全国范围内在电力系统中储能(不包含抽水蓄能)的应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创新利用两个领域的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华夏银行不仅引入低成本资金和先进低碳理念,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而且也为金融助力低碳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 

  在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华夏银行也在将国际上领先的ESG理念引入国内,全面融入自身业务,提升环境社会风险管理能力。目前,华夏银行已将ESG理念纳入投融资业务核心策略,并且持续在ESG投资方面不断创新实践。 

  华夏银行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已基本建立了绿色金融发展机制。 

  目前,华夏银行专注于能效融资、清洁能源融资、环保融资和绿色装备供应链四大服务领域,建立了涵盖绿色贷款、绿色票据、绿色投资、绿色租赁、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绿色理财、绿色基金等集团化、综合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了强化国际合作、注重产融结合、创新服务模式的业务特色。 

  近年来,华夏银行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2300亿元。 

  凭借绿色金融的突出表现,2017年以来,华夏银行先后获得银行业协会“2018年度最佳绿色金融成效奖”、美国环球金融杂志(Global Finance)2018、2019年度“最佳绿色能源发展银行”、国际金融论坛(IFF)“2020全球绿色金融创新奖”、《经济观察报》“2021年度卓越绿色银行奖”等国内外21个专业奖项。 

  为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华夏银行明确提出力争在2025年前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未来,华夏银行将秉持“可持续 更美好”理念,全面深化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着力构建ESG理念下的绿色金融新特色、新优势。 

(责任编辑:田云绯)

推荐阅读:

“先方后药” 网售处方药监管趋严

宋清辉:正视创投基金税 要避免劣质企业浪费社会资源

连续六年两位数增长,东中西部各有看点,R&D经费投入背后的我国科创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