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如何拥抱新学期?

频道:股票基金 日期: 浏览:16545

  编者按:9月1日是我国的开学日,上周全国中小学校陆续经历了开学季,孩子们的回归让校园重新热闹了起来。8月底、9月初,世界许多国家的小朋友们也同样迎来了开学季。不同国家的开学有什么特别的仪式感吗?学生们需要准备的东西都有哪些?“开学第一课”又会教些什么呢?本期约稿三个国家的作者,用自己带娃开学的亲身经历,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在国家的“开学日”仪式,聊聊孩子们的开学生活。

  美国:一个小升初妈妈的“开学记”

  儿子今秋小升初,开学的准备功课似乎比我想像的多。美国没有统一的开学时间,同一个州内不同的城市、郡县甚至学区开学的时间都各异,不过大概都集中在8月底、9月初,比如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开学时间是8月22日,比纽约市9月8日的开学时间早了两个多星期;而紧邻圣路易斯市属于伊利诺伊州管辖的爱得尔滋社区的第七学区开学时间则更早一些,他们8月11日就开学了。小升初的开学相对麻烦一些,在开学前半年就已经在为开学做准备了。

  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参观校园。2022年春季是儿子五年级的下半年,开学之初学校就告知学生及家长在学期结束前,孩子们必须去秋季入学的初中校区参观。那天碰巧是我们计划带儿子去我的博士毕业典礼的时间。我花了一个晚上游说儿子放弃参观他的新学校,因为参加我的毕业典礼需要开车两个多小时去另一个城市,儿子坚决不干:“为什么要我放弃我参观新学校的计划而不是你放弃你的毕业典礼?两件事明明一样重要。”最后我们各自妥协,我们把出发时间延后半个小时,儿子提前半小时结束参观。参观完后儿子很兴奋,一路上滔滔不绝跟我描述新学校。我明白了这个参观对儿子来说真的意义非凡,不应该错过。

  第二,选课。五年级的最后两周,初中各年级的课程就通过邮件送到了家长们的手中。除了必修的语言文学、数学、社会历史、科学、体育课之外,每一个孩子还可以有3门选修课。这些选修课包括:外语(西班牙语、法语、中文等),音乐(各种弦乐、打击乐器、合唱团等),艺术(视觉艺术课、舞台剧、各种舞蹈班等),以及科学实验课。爸爸跟儿子一起研究了两个晚上,最后选定小提琴、视觉艺术,以及西班牙语作为这学期的选修课。

  第三,暑期补课。小学毕业之后的这个暑假,学校居然给所有的五年级毕业生提供了3周免费的数学强化补习课。补课又分两个班:基础班,旨在复习巩固五年级所需的数学知识;加强班,则在复习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开始介绍六年级的一些知识点。儿子是在加强班;每天从上午10点到12点,学习了三周。这一次,学校还给不同进度的学生一些数学练习题,供他们暑假温习功课。从初中开始,学生们的数学进度也开始了因人而异的分流,有了普通班和加强班之别。

  第四,云端网会话开学。春季结束之前,儿子学区内来自三所小学的所有五年级家长应邀参加了初中的校长团队召开的开学预热网会。校长全面介绍了学校的情况,重点引导家长们如何帮助五年级的娃娃们顺利过渡到六年级,包括学校的具体日程安排、家长们准备的事宜等。

  第五,购置文具。儿子疫情之前最开心的是跟着爸爸妈妈去商店选购他需要的文具。每个班的老师都会开出一个文具清单,我每次都是“按图索骥”买好之后装在一个大袋子里,到学校后再把各种文具归置到教室标记好的框里,全班一起分享文具。疫情之后孩子们不再分享任何东西了,大家把需要用的文具放在自己的书桌下面的小柜子里,备用的那些就放在走廊里的大柜子里面。每一个孩子都分配了一个可以挂外衣书包的大柜子。新的初中这次另有高招:家长委员会(都是志愿者)在网上预定了孩子们所需的文具,交了钱、下了单,文具箱就在两天之内送到家门口。

  第六,开学前两周邮件提醒以及新冠疫苗接种。开学两周前的8月9日,儿子所在学区的大校长就发邮件“广而告之”家长们,要开学啦。邮件中重申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目标,给家长孩子以及休假中的老师们;8月11-12日,初中副校长和校长分别发来邮件,欢迎六年级的新生们,并告知家长初中部的秋季日程安排将于13日送达家长们的手里;8月14日,校长再发邮件,再次提醒家长各项注意事项;8月16日,学校发来关于孩子们接种新冠加强针的通知。学区将于8月24日在高中的校区免费给孩子提供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8月16日,校长再次提醒家长学生们,明天学校大门口见。

  开学日当天

  8月22日开学第一天,像国内一样,临近学校的几条交通主干道的十字路口,有专门的身着橘红色制服的交警或消防队员把守,护送学生们安全过马路。校门口两边的道路上还竖起“开学了请慢行”的路标提醒过路的车辆。老师站在大门口迎接学生,学生排起长长的队伍,家长们则站在马路的对面远远地目送。儿子说,第一天的所有课堂都没有讲具体内容,老师、学生们一一做自我介绍,增进了解。

  第一,野营“断奶”活动。9月下旬儿子学校的六年级新生们要去参加为期4天3夜的野营活动,我称这次活动为“断奶”活动,因为这是孩子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尝试在野外独立生活。学校在第一周结束的时候给每一个学生下发了长达14页的详细野营活动计划,并在第二周的周四晚上邀请六年级的家长们参加野营活动信息会。家长需要缴纳300美元的活动经费,学生须自备生活日常用品,包括睡袋、换洗衣服、药品等等。校方建议不让学生携带手机。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每队6-8人。每个小分队有一个带队老师、2位高中生以及一名8年级初中生志愿者,还有护士随行。户外活动包括射箭、爬山、划船、钓鱼、编织手工艺品、染色、演奏和欣赏音乐、搭建帐篷,以及去公园探索自然,比如观察石头的形成、河道与溪流的分布等。

  第二,开放日活动。学校的开放日活动定在第二周周四的傍晚7-9点。家长们在校门口收到自己孩子所上的课程及所在的教室。在学校的大礼堂,校长亲自主持活动,她简单地介绍学校领导团队的每一个人,包括秘书以及为每个年级配备的咨询师,历时20分钟。然后所有家长分批次到自己孩子的教室,听各科老师介绍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学校特意把开放日放在第二周而不是第一周,这样可以让家长和学生们有充分的时间发现并提出问题,学校再进一步答疑解惑。

  自此小升初的开学,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回望整个过程的确漫长,在结合青春期前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的一步步规划中,孩子们一天天走向独立和自主。

  文/余丽华(现居美国)

  新西兰 有人考试有人交友 几家欢乐几家“愁”

  与我自己成长过程中度过的数个“九月一日”一样,历经近两个月的悠长暑假,新西兰的孩子们开始迎接新的一年。对于稚嫩的小学生来说,开学第一天的书包可以算是全年最重的一次,平日里的书包只有饭盒、水瓶和一本要读的书,开学这天则要把全年的文具带到学校。各年级都有统一的文具要求,开学前最好准备齐全,不过这两年由于疫情的缘故,我都是网购文具,到货时间难以预测,不过开学时两手空空也没关系,老师会为这些学生安排妥当。

  小学每年都要重新分班

  男校高一开学先要分班考

  新西兰小学每年会重新分班,以利于孩子们结交更多的朋友,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新教室,孩子们怎么能不激动呢,大家互相分享假期趣事,整整一天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开学第一天以及接下来的整个一周,老师们的主要任务是让每个孩子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做游戏、脑筋急转弯,快放学时有教室已经响起动感的流行音乐,戴着彩色假发的老师正带着孩子们摇摆。

  在我所知道的一所天主教女校,新学年第一天校园里都会热闹非凡,因为学校有一个延续近百年的传统——开学第一天毕业班同学带着刚入学的学生游览整个学校。新西兰中学生在学校没有固定的教室,根据课程穿梭于不同的建筑,因此了解学校的布局是开始新生活的第一步,高年级同学们热情地介绍着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还鼓励新同学积极参加运动、艺术、戏剧等各种社团,因为社团的招募活动也会陆续开始。

  另一个高中男校可没有那么幸运,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学的第一件事是分班考试,主要考数学和英文,这样的考试在初中快要结束时也会举行,两次考试的总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分班。这些大男孩是时候承受压力了,其他年级的学生也会根据上一年的考试成绩重新分班,有的同学班级上升,有的同学下滑,各自体会着上一年度的学习成果,想必五味杂陈,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了。

  毛利战舞欢迎仪式是

  开学第一天的固定“传统项目”

  既然无论如何都要重整旗鼓,那就感受一下力量吧。分班考试结束,高中二年级学生和新入学的同学会来到操场,一场气势如虹的毛利战舞Haka即将开始,全部五百多名高中二年级学生面向同样数量的新同学,随着领舞者古老的毛利语呐喊,五百多人的怒吼声响彻云霄,吐舌、瞪眼、拍打胸膛、脚跺大地,伴随着毛利语的呐喊声,表达最热切的欢迎,毛利战舞欢迎仪式是学校新学年开学第一天的固定项目,新西兰很多学校都保持着这样的传统。

开学了,不同国家的小朋友如何拥抱新学期?

  除了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项目,一些学校在新学年开学不久还会组织家庭野餐日,野餐篮里装上些点心、水果、汽水,一家老小到学校,每个班级聚集在一起,这是跟老师和家长交流的好机会,现场还有家长委员会的成员为大家烤香肠、卖冰棍,所有收入都会成为学校的建设资金,不一会儿,家长与老师,以及家长之间就热络起来。

  开学同时召开公开校董事会

  讨论资金使用和培养目标

  新的学年对每个学校来说也是新里程的开始,学校董事会的会议也将在开学初始召开。新西兰所有公立学校通过学校董事会监督和管理,负责确保学校的运作符合学生、教职员工,以及社区的最大利益。校长作为董事会首席执行官,根据董事会政策来管理学校的日常事务。

  学校董事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除了校长,还需有一位教师代表,高中阶段还会有一位学生代表进入董事会,其余董事会成员均为学生家长,一般为5-10位。今年刚好是很多学校董事会改选年,前几天我刚刚把两个孩子的董事会选票送到学校。这几年随着华人家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华人家长成为董事会的候选人,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中。

  董事会的召开次数各学校有所不同,多为每个月召开一次。新学年的第一次董事会尤为重要,回顾上一年学生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规划全年工作内容,特别是学校资金的使用计划、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董事会的召开面向公众开放,不必预约、随到随听,会议内容也会发布到学校网站上接受监督。

  文/袁玮(现居新西兰)

  荷兰 先爱上新学校、再建立社交圈,最后投入学习

  今年的九月对我家来说是特别的,儿子正式成为一名中学生,人生开启了新阶段,开学也必定成为重要时刻。迈入中学,对于荷兰学生是一个巨大转变。首先,书包从装吃喝玩乐的袋子变成装课本和文具的真正意义上的书包;其次,越来越多的科目接踵而来,孩子们要做好甩开膀子勤奋学习的准备了。对于这样的变化,老师、家长和学生都要行动起来。

  新旧老师间十分注重交接

  为每个孩子制定特殊计划

  两个月前,收到中学录取通知书的几天后,我们也收到了孩子中学导师的邮件。从内容来看,他显然已经与小学的班主任进行过详细的沟通,不仅了解了孩子的性格、擅长和不擅长的事情,同时已经作出了有针对性的详细计划。比如我儿子的母语不是荷兰语,比同龄孩子在阅读能力和语汇积累上稍有落后。导师为他安排好入学后的额外荷兰语补习课程;另外儿子在运动方面体能稍弱,中学的体育课导师也给了他一个特殊的目标和针对性训练。

  老师交接学生的沟通工作在整个荷兰教育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升学、转校或别的因素更换老师或环境的时候,新旧老师间的沟通非常细致,他们会认真了解情况后再制定应对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更多地体现在帮助学生在自身的优势上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但在孩子们的劣势上却只是给予“蜻蜓点水”式的帮助——这大概算是荷兰“扬长式”教育思维的体现吧。

  新学年老师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为每个学生制定课表。孩子的选修课不一样,课表也就不一样,哪个学生几点在哪里上课,都要做详细表格,开学第一天发给学生。

  “认识周”是开学标配

  第一周不安排学科课程

  新学期、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这一切都让人期待又有些紧张。“认识周”便是荷兰教育体系中传统且非常重要的一周。在荷兰普遍的社会共识里,孩子要先融入新学校的生活,喜欢上自己的学校、老师和同学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

  不管是中学新生,还是大学新生,都要参加学校组织的“认识周”。这一周里没有学科课程,主要内容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识,通常是露营、远足等,其中穿插派对、烹饪以及一些传统团队合作的小游戏。经过这一周后,大家基本都熟悉了彼此。

  “认识周”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健康的校园朋友关系。荷兰文化里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相当看重,能否建立一个健康且稳固的朋友圈是评判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在孩子的成长中,学校、家长将社交能力作为引导的重点。所以,“认识周”的功能性不言而喻。

  相对来说,大学新生的“认识周”则更为成人化,主要是真正意义上的派对和大学所在城市的游览。如果说中学生的“认识周”注重与伙伴合作,那么大学生的“认识周”更偏重思想交流。

  荷兰的小学新生入学其实也有类似的过渡阶段,但时间线拉得更长。在孩子年龄满四岁后,每周去学校的时间逐渐增加,这也是为了帮孩子慢慢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角色。

  学生的教材均循环使用

  家长需从官方认可的公司租用

  作为一个中学新生的家长,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除了期待也有一点无能为力的焦虑。期待的是孩子迈出了成长中重要的一步,希望他认真、快乐地成长;焦虑来自于我们可以做的越来越少,只能默默给予后勤支持和思想引导,担心并不会减少,还得在孩子面前隐藏这样的焦虑。

  有中学生的家长,开学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帮助孩子从荷兰教育部门认可的教材租赁公司租用教材。因为荷兰政府遵循避免浪费和对环境友好的原则,学生的教材均循环使用。新学期根据学校的课表租用相应的教材,期末归还,以便下一年学生能再使用。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保持书本完好,如有严重损坏必须赔偿。

  当然,正常的损耗是可以被接受的。租赁公司也会根据情况对新旧书籍进行更换。保护教材的工作当然就落到了家长的身上,比如包书皮就是一项重任,这可是保护教材的“大功臣”。

  文/李婷婷(现居荷兰)

【编辑:刘阳禾】

推荐阅读:

高管变更!王立新“接棒”张轶 代任中银基金首席信息官

泸州老窖:上半年净利润55.32亿元增长30.89%,中高档酒营收增加26.21%

翁占斌:招远黄金产业正处于再造辉煌的战略重组期

关键词:开学了开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