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大事】突破粮食生产周期瓶颈

频道:能源环保 日期: 浏览:284

  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实施,势必将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在高起点上再创粮食产量新高,把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讨论通过了《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突破农业生产周期瓶颈、确保粮食产量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实施,势必将推动粮食产能再上新台阶,在高起点上再创粮食产量新高,把粮食安全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粮食生产存在“两丰两歉一平”的周期波动规律,这是中国人在几千年农耕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认知。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粮食生产经常遭遇洪涝干旱高温等极端天气和严重病虫害的侵袭。历史上,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粮食生产很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呈现出周期性波动规律。

  打破农业生产周期规律,关键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改变粮食生产“靠天吃饭”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粮食产量连续九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突破农业生产周期瓶颈,彻底解决了中国人千百年来吃不饱饭的历史问题。以2023年为例,我国粮食生产遭受“烂场雨”、洪涝灾害和干旱天气的轮番侵袭,通过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力开展抗灾夺丰收,粮食生产再创新高,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继续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保持了粮食供给充足、粮价稳定的良好局面。

  粮食连年丰收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基础,但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也是事实。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要全面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分品种增产任务和分区域增产布局,谋划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等支撑性重大工程。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旱涝保收,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产能1万亿斤以上,未来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科技创新是提高粮食产能的根本途径,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研发一批高产优质、抗旱耐涝的粮食品种,增强粮食作物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农机装备是农业科技集成和大规模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进智能农机装备与卫星遥感技术、AI图像识别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推广应用,为保障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提供装备支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出粮食产量的预期目标为1.3万亿斤以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靠广大农民和主产区、产粮大县。针对种粮收益低、风险大的问题,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今年继续实施水稻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1分钱,既稳定农民种粮预期,又为市场化收购留出空间。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增强农民应对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13个主产区、800个产粮大县是确保粮食产量目标实现的主力军,但面临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现实问题,要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产销区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主产区抓粮不吃亏。

  春来万物生,春耕正由南向北徐徐展开。国家粮食安全好政策不断出台,是好事。当前,要把这些好政策尽快落地,让好政策的春风吹到广阔农村、吹进广大农民心坎,为春耕生产注入强大动力和无尽活力。 (作者:刘慧 来源:经济日报)

推荐阅读:

蓝箭电子过会:董事长78岁高龄 上市委要求说明保持公司治理有效性的后续安排

国际金价创一周新高,但美联储“苦差事”远未结束

三叶草生物涨超11% 其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BA.5有强劲中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