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华安基金张霄岭: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五个要素

频道:外汇期货 日期: 浏览:8922

 

“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的业绩排名过于粗放简单,打榜泛滥,不能有效反映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甚至对投资者有误导作用。不同类型基金均仅进行简单的收益率比较,而未考虑收益率归因和背后蕴含的风险,助长了追涨杀跌。提高投资者获得感,需要有更加科学的业绩排名体系引导。”8月21日,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推动基金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内部研讨会上,华安基金总经理张霄岭表示。

张霄岭强调,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是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基础。资本市场不能是零和游戏,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才有利于培养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信仰。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是:市场化的经济体系、法制化的社会治理环境,宏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

会上,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中金财富总裁吴波,招商银行(600036)财富平台部副总经理陈微,蚂蚁基金总经理林思思也做了主题发言。证监会机构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了市场关切。

来自银行、理财子、基金、券商、科技公司等108家机构的180余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会。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会议实录详见→《如何破解基民不赚钱的痛点?长期主义、规模适配、利益绑定》

以下为张霄岭的发言全文,已经本人审核。

推动基金业高质量发展的几方面思考

文| 张霄岭

华安基金总经理 张霄岭

非常高兴再次参加新金融联盟的会议,今天的主题是“推动基金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我先抛砖引玉讲几个方面,后面还有几位资深专家。

基金业已成为资管行业主力军

当前,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整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资管行业规模从2016年底的104万亿,增长到2021年底的132万亿。其中,公募基金从5年前的9.2万亿,增长到了2021年底的25.6万亿,现在已超过27万亿;私募基金从5年前的8.3万亿增长到2021年底的20.3万亿;保险资管从12万亿增长到20万亿;银行理财从23万亿增长到29万亿。但同时,非公募资管和信托两个子行业规模则有所减少,券商资管和基金公司子公司专户规模整体降幅达到36%;信托规模从17.4万亿减少到15万亿。

总体来看,资管行业结构变化比较明显,净值化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大规模增长,信托、证券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非标业务出现明显收缩。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公募基金的规模尚小于银行理财规模,但鉴于其对市场的巨大影响力,已经事实上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我们作为公募基金的一分子,确实需要在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中国的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结合紧密,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瑞士信贷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财富管理规模已达到75万亿美元,占全球财富管理总规模的18%,其中金融资产规模达到36.6万亿美元,占全球金融资产规模的14%。据中信证券(600030)测算,2020年底中国可投资规模(剔除可投资地产的规模)达到200万亿人民币,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过去20多年走过的历程,可能已经超过了很多国家七八十年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功和进步。

另外,中国居民财富正在发生新的趋势性转移,逐步从住房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其中金融资产又从储蓄、信托向股票、基金这些风险资产转移。

之所以发生这些巨大的变革,背后有三点原因。首先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几十年以来的信用扩张已经到了拐点。第二是近几年资本市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监管机构出台了很多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新政策,最为标志性的事件就是《资管新规》的出台。第三是中国无风险利率近年来持续下降,从2014年的7%下降到现在的2%左右。这些因素都推动了股票交易的繁荣和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资产管理行业的大发展。

目前,我国基金行业、资管行业的发展类似于美国资管行业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当时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信息科技刚刚兴起,从老经济形态向新经济形态转变,同时从1980年开始,美国的无风险利率出现了长期下行趋势,在这些大背景下,美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取得了巨大发展。

中国资管行业的高速发展才刚刚开始,以财富管理规模与GDP比值为例,当前世界平均水平大概为1倍,美国为1.8倍,欧洲为1.5倍,而中国仅为0.95倍,还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此外,中国的养老体系发展还处于进一步完善中,未来会有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这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中国储蓄率处在高位,利率处于长期下行趋势,居民财富向资本市场的转移也仍将持续。综上,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如何推动基金业高质量发展?

证监会4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这是公募基金行业发展新阶段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直在持续学习和领会,其中几点感触比较深。

第一,差异化发展。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的挑战,一个创新产品面世后往往遇到一拥而上的情况,因此《意见》将支持差异化发展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当前行业出现一种倾向,习惯于只比较资产管理规模大小,但是不可能每家公司都跻身规模前10大基金公司行列,应该鼓励发展精品化的资产管理公司,而不是追求每一家基金公司都大而全,这也是监管机构倡导和鼓励差异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强化长效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首先是“激励+约束”,其次是长效,这点也非常重要。目前行业无论在规模排名还是业绩排名上,都存在短期化倾向。

第三,要将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投研能力是公募基金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需要更加重视和强调投研能力建设。

第四,强化合规风控能力。基金行业发展的20多年来,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合规风控作为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反复强调都不为过。对于行业文化建设,监管也非常重视,公募基金行业在文化建设方面确实需要继续提升,包括要改变饭圈文化、娱乐化导向等对行业发展不利的现象。

第五,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监管把它放在非常高的位置,体现了监管对行业长期发展的呵护和期待。

从基金公司角度来看,在资产管理生态圈里,与银行理财子、券商资管等相比,公募基金公司的特点是“窄”而“专”,“专”就是投资管理能力。

如果基金公司想在资产管理生态圈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到三个方面:第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第二,打造和提升服务客户的专业能力;第三,加强合规风控和创新能力建设。

其中,提升服务客户专业能力的关键,是要打造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是公募基金赢得投资者信任,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的关键,包括投资策略的多元化、大类资产配置能力、个性化需求解决方案以及金融科技等多方面的能力。

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何提高投资者获得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也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全社会共同长期努力去实现。

第一,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基础是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美国资本市场作为全球标杆,它的投资者拥有较好的获得感正是建立在其长期健康发展之上。股票市场长期健康发展不能是零和游戏,要让资本市场能够给投资者带来长期收益,培养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信仰。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有两个关键要素,市场化的经济体系和法制化的社会治理环境,宏观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维护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基础。

第二,资本市场参与者需要持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以优秀的投资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行业需要不断推出能够符合投资者需求的创新产品,构建多元化产品线,比如提供主动管理产品和被动工具型低费率产品;同时加快数字化转型,做好客户的陪伴、沟通和专业服务。

第三,财富管理机构要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近几年无论是券商、银行还是基金公司,都在积极从“卖方代销”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买方投顾”转变,需要进一步重视客户感受,并在激励机制上做到与投资者利益保持一致,从而实现财富管理机构的转型。

第四,重视并做好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教育需要包括行业协会、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等市场主体共同推动。其中投资者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让投资者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只有理解自己的投资风险偏好,了解各类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才能够在市场波动中实现拿得住、买得准。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类零售投资者,分别是银行客户、第三方互联网客户和券商客户,他们的风险偏好和理财知识差异巨大,需要更为体系化、科学化的风险分类和投资者适当性甄别。特别是当前零售客群年轻化、知识化和互联网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年龄结构日益年轻化,45岁以下的客户占比达到76%,需要重点加强对年轻投资者的教育。

第五,要有更加科学的业绩排名体系引导。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的业绩排名过于粗放简单,打榜泛滥,不能有效反映投资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甚至对投资者有误导作用。全市场股票基金与行业基金、成长基金与价值基金、货币基金、信用债基金等业绩排名,均仅进行简单的收益率比较,而未考虑收益率归因和背后蕴含的风险,助长了追涨杀跌,需要更好地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引导。

近期研讨会实录

突破互联网贷款整改瓶颈,征信管理亟需分层、扩容

银行家谈数字化转型:科技要比业务快半步,填补“数字洼地”将释放巨大产能

理财子如何建设渠道、升级服务能力?

【关于我们】

新金融联盟(NFA)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打造一个高质量的新金融政策研讨和行业交流平台。成立以来,联盟共组织各类闭门研讨会、优秀企业参访近百场,议题涵盖数字金融、数据治理、资产管理等方向。部分研讨成果形成报告,呈送给相关部门,推动了业界与监管的沟通交流,助力理事单位的合作共赢。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新金融城。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推荐阅读:

人保车险 品牌优势——快速了解燃油汽车车险

个人存款利率下调多少?六大银行下调部分存款利率

詹天佑“登上”区块链 京张铁路试水数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