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共富观察:“小工坊”如何释放“大能量”?

频道:外汇期货 日期: 浏览:2370

  中新网台州10月17日电(傅飞扬)一串串彩灯在农村富余劳动力手中完成组装,漂洋过海扮靓世界各地的庭院和房屋;一块块豆腐拥有了“从原料选品、制作工艺到成品包装、仓储运输”的标准,托起老百姓的致富梦想;一批批文创店、咖啡馆在乡村“扎根”,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

  得益于共富工坊的出现,在浙江台州临海市,这些美好图景每天都在上演。2021年,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而通过共富工坊搭建村企合作平台,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正是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共富工坊能带来什么?政府应该建设怎样的共富工坊?2022年以来,台州建成各类共富工坊1527家,链接企业1259家,吸纳从业人员4.79万人,发放工资超14亿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达2.45亿元。在这座地级市的生动实践中,人们可以找到答案。

  聚焦产业赋能:自我“造血”动力十足

  闪闪发光的圣诞麋鹿灯、精致小巧的节日礼盒灯、时尚潮流的星空投影灯……走进临海市长烁灯饰有限公司展厅,各类灯具令人眼花缭乱。其中的一部分展品,便来自当地东塍镇的共富工坊。

  东塍镇作为全国最大的节日灯生产基地,拥有36家彩灯规上企业,100多家中小企业,素有“彩灯之乡”的美誉。灯串制作共有11个生产环节,人工加工部分约占50%,部分生产环节外加工需求很大。一些零部件安装简单易懂,适合初学者,该镇彩灯企业不少村民就接了单子在家手工制作,按件获取报酬。

  在此背景下,东塍镇立足实际,着眼“提低”目标,为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制“初心共富工坊”,吸引76户低收入农户进行彩灯加工,户均年收入增加2.9万余元。

  “我们的产品90%用于出口,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满足海外客户对圣诞节、万圣节等节庆彩灯的需求,每年5月至9月是公司的生产销售旺季。”临海市长烁灯饰有限公司工程部负责人蔡誉耀受访时说,2023年,企业为当地共富工坊提供了50万元左右的订单。

  如今,东塍镇引导当地村企组建“流光溢彩”党建联建,形成“联建统筹—企业出单—工坊接单”的运营模式,有效提升工坊订单稳定性。在2023年彩灯行业外贸订单缩减的情况下,当地仍依托党建联建机制下发30余万件保障订单,价值超300万元。

  共同富裕离不开产业赋能。在台州,共富工坊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民众,真正帮助低收入群体实现“自我造血”。

  临海尤溪镇“尤口福”共富工坊将小班制培训放在田间,将兴农需求融入课程设计;黄岩高桥街道“米面小镇”共富工坊开设米面制品现代生产课程,产学研配套,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路桥蓬街镇“红旗粮仓”共富工坊让非遗技艺进入村民生活……

  近年来,台州积极引导企业将有一定技术门槛、劳动附加值较高的生产环节转移至共富工坊,并引导实用技术人才、乡村管理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技术人员等专业力量“入坊教学”“入坊实践”,推动技能等级与薪酬待遇挂钩,打通职业成长、技能创富通道,让一座座共富工坊成为乡村技能创富平台,实现“富口袋”到“富脑袋”的蝶变。

  立足区域特色:为民服务事无巨细

  豆腐办,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如果你生活在临海市白水洋镇,对这个名字想必不会陌生。

  走进白水洋豆腐共富工坊服务中心(下称:服务中心),自动化生产线上的豆腐有序排列;墙壁上,大豆原料供应商、物流仓储企业、广告包装企业、经销商等白水洋豆腐产业链信息简洁明了,为当地豆腐生产农户提供参考。

  白水洋豆腐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2009年6月,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使用本土优质六月豆,搭配天然泉水,石磨磨制出的豆浆浆质均匀,豆腐洁白细腻。

  2023年,白水洋豆腐获得浙江省“十佳豆腐”榜首。彼时,白水洋镇成立白水洋豆腐协会,探索“龙头企业投资、行业协会运营、农户参与”三方抱团合作模式,打造白水洋豆腐共富工坊,邀请行业专家、党员农户共同制定一整套行业标准,破解“量少难卖、品质不一、相互竞争”等问题。

  如今,白水洋豆腐的价格也从3元一斤提升到了20元三斤。截至目前,服务中心授权豆腐生产企业、作坊64家,培训从业者300余人,在全国对接销售网点500余个,年销售总额超2亿元,带动作坊户均增收10万元/年、大豆种植户增收2万元/年。

  临海市豆腐办工作人员金梦芸受访时表示,眼下,他们正联系对接线上蔬菜销售的头部平台,希望能为白水洋豆腐打开新销路,帮助农户增收。

  一块豆腐的故事,折射出台州共富工坊建设的温度——接政策天线、听民之所盼,把老百姓的需求放在首位。

  “这个工坊车间,也是我们工友的康复就业中心,大家在这里过得很充实,心情开朗了很多。”走进路桥金清镇上塘村“益乐助残共富工坊”,工人们有说有笑。除了简单的手工劳动,大家每天还能看电视、参加公益培训……

仙居县田市镇水阁村共富工坊集中做工场景。台州市委组织部供图

  在台州,共富工坊亦是暖心之坊、爱民之坊,针对村庄妇女、留守老人、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该市全面落实党员“一对一”联系服务,推动技能送上门、就业送到家,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为民服务事无巨细。

  大胆改革创新:年轻人发出“共富之声”

  眼下,在许多人心目中,共富工坊似乎与“中老年人才市场”画上了等号。如何打造吸引年轻人就业、消费的共富工坊?在这方面,台州亦有探索。

  连日来,在临海涌泉镇甜美共富工坊的共享直播间里,“00后”姑娘尹梦莎忙着直播带货。依托当地优质的旗袍资源,自2022年从业以来,她已积累了3万多名粉丝。

尹梦莎在临海涌泉镇甜美共富工坊的共享直播间里带货。傅飞扬 摄

  “共富工坊的直播设备都是免费让我使用的,对于年轻人创业来说,提供了珍贵的试错成本。”尹梦莎几乎每天都直播,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五六十件旗袍,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开始对旗袍感兴趣,直播间未来可期。

  共富工坊在浙江遍地“开花”,从单一的来料加工型向农旅融合、电商直播等6大类迭代升级。

  走进位于临海市江南街道的“in上江”共富工坊,江南米酒、三姓年糕等特色农产品占据C位,非遗传承人在共享直播间激情带货。

  2年前,江南街道党工委联合相关部门携手打造“in上江”共富工坊。一纸“共享创业”英雄帖引来12名青年成为“上江合伙人”,以工坊为支点引育新业态,乡村成了潮流聚集地。

  原乡人朱小丽解锁了咖啡冲煮技能,在村里咖啡吧上班;归乡人黄丹敏广开销路,将传统年糕制作成了口味丰富、外形精致的花样“糯叽叽”;新乡人姚威锋建起星野上江露营基地……1年间,该村游客量达30万人,村集体增收达60万元,50多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台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葛友慧介绍说,下一步,当地将牢牢把握共富工坊姓“党”名“工”为“民”的属性定位,持续推进工坊提质、农民提能、增收提效,推动党建领富、产业促富、乡村共富,不断深化组织工作助跑共同富裕基层实践。

  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在欣欣向荣的城镇里,台州各个共富工坊人来人往,一批批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在此逐梦筑梦圆梦,共同书写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新未来。(完)

【编辑:刘欢】

推荐阅读:

东西问丨董平:昙石山遗址为何是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学说的力证?

新分离抗体可中和目前已知新冠病毒株 重复接种加强疫苗或将不再需要

多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退出宅基地进城购房奖励5万...农民日报:必须给农民留足后路!